【转载】新华日报发文:保韧性挑大梁,展现金融担当。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孙杨院长点评:金融科技,数字化转型进行时

发布者:唐晶发布时间:2022-10-21浏览次数:3051

保韧性挑大梁 展现金融担当


今年以来,面对国内疫情多点散发、国际形势严峻复杂的局面,全省上下认真落实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的要求,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,经济运行度过了最困难的阶段。

金融活,经济活;金融稳,经济稳”。8月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,向全省上下发出“坚决担起‘勇挑大梁’重大责任”的动员令,金融条线动若风发,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、人民性、专业性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切实支持稳住经济大盘,为全省经济恢复发展营造适宜货币金融环境,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加精准有力,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。透过本报记者梳理的关键词,看江苏金融业展现担当勇挑大梁。

1 关键词:稳企纾困

金融活水,与实体经济共渡难关

点评专家: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何正全

2 关键词:改革创新

金融科技,数字化转型进行时

点评专家: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金融研究院院长 孙杨

3 关键词:资本赋能

双向奔赴,借力资本市场获更大发展

点评专家: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吴斌

4 关键词:要素流通

筑生态圈,金融要素流通更顺畅

点评专家: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、博导 陶士贵

金融科技,数字化转型进行时

109日,走进苏州市吴江区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发现,在挂号、入院、出院等结算端口,又多了一种支付新方式——数字人民币支付。点击选择、APP扫码即可付款,不联网也能使用,整套支付流程简单又方便。近两年来,商场超市、农贸市场、街头小店……数字人民币在苏州覆盖的领域越来越多,持续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
作为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,苏州不断创新应用场景,且进入提速发展阶段。919日,苏州市发布两大数字金融重磅政策。两项政策将推动数字人民币在苏州市全市域、全领域试点应用,以场景开放推动试点示范、以深化试点扩大先发优势、以产业集聚形成生态体系,推动数字金融发展迈上新台阶。预计到2025年,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,在全市建成2个全国领先的数字金融集聚区,集聚超过1000家数字金融企业,培育23家估值超百亿级的数字金融龙头企业。

数字人民币试点仅是江苏探索金融改革创新的“冰山一角”。苏州设立全国首个“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”,南京启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,泰州建设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,昆台两岸跨境人民币同业融资等多项创新业务顺利实施,昆山市和苏州工业园区资本项目5项创新试点全部落地,长三角征信链平台实现18个城市25个节点互联互通,支持高新技术和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,持续做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(QFLP)试点、QDLP对外投资试点,支持开展跨境产业投资……随着多个国家级试点工作落地江苏,“金融+科技”的数字化转型,成为江苏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显著特点。

数据图表:

截至9月末,苏州全市共有数字人民币商户33.5万户。9月消费交易2.26亿元,较8月增长643%。苏州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超过700亿元(包含兑入兑出、转账和消费)。其中,9月当月交易接近350亿元。

政府、事业单位应用方面:9月,全市使用数字人民币发放财政奖补资金9.7亿元,代发全市公务员、国资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工资6.39亿元。

企业用户端应用方面:截至9月末,全市各银行机构累计发放数字人民币贷29.03亿元,较上月末增加20.12亿元。

专家点评:

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金融研究院院长 孙杨:

十四五”期间,持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是不少省市金融改革的重点工作。推进或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、打造数字金融创新集聚区等改革规划都广受关注。江苏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结合紧密,金融改革创新具备良好基础,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领先梯队。依托于云计算、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,可更加有效地提升金融资源要素的运转质量和效率、强化金融风险监测监管、打通公共信息共享渠道,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。一方面,数字金融创新可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,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困难问题,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,提升区域经济整体活力。另一方面,数字金融创新有助于引导社会资金流向,加快提升产业技术水平,推动产业结构提档升级。未来,江苏金融业要进一步加速数字化转型,提升科技金融供给水平,推动创新科技金融产品、服务与市场紧密结合,以科技赋能促进金融行业提质增效。